-
听南怀瑾讲《论语》 作者:张保文
最新:第69节:听南怀瑾讲《论语》(6
听南怀瑾讲《论语》
-
白兔记 作者:刘唐卿
最新:第三十三出 团圆
《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二十九出。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智远去看守瓜园,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园。刘知远身武艺,抢而去。知远战胜了瓜,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分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与李三娘团聚。《白兔记》富有民间文学特,文字上质朴通俗,好保存着一些古代农村风俗和情趣。
-
雷峰塔 作者:张爱玲
最新:第三十四出 佛圆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必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
-
薛丁山征西 作者:如莲居士
最新:第 86 回 笑杀咬金哭死铁 牛
讲述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因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被陷下狱。幸于危急之际,西凉哈国犯境,徐茂公立推荐仁贵挂帅征战,逃过此劫。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城,为苏宝童的飞镖所伤。当他伤重昏、魂游地府之际,得知儿子薛丁山尚在人间,并知自己与儿子有一段难解死结。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帅。丁山请缨,一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途中遇窦家兄妹拦路,丁山为求身,假意答允窦仙童的婚约,并招揽旗下,同往解救父亲之危。仁贵获救险,但却不丁山阵上招亲,将之锁入天牢,以示惩戒。苏宝童死讯传至哈国,群臣为之震惊,寒江关守将樊洪悲愤不绝。樊洪有女樊梨花,聪明机智,拜师学艺,临下山前,其师告知她与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缘。另一方面,樊梨花得悉薛丁山西征而至,遂出关会之,途中却遇上另一位青年武士薛应龙。薛应龙纳梨花为,但因比武输给梨花而被收为义子。梨花继续赴会,仁贵上阵,亦非梨花对手。丁山与之锋,梨花一见锺情,唯有装败。丁山乘胜追击,再次挑战梨花显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为,丁山假意应承…这一段姻缘反反覆覆绕,恨织,其间夹杂不少恩恩怨怨,情节紧凑。
-

幽闺记 作者:施惠
最新:第四十出洛珠双合
概述《幽闺记》又名《拜月亭》,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相传是元代施惠和范居中、黄天泽、沈洪等一起合写的,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的创作。这本戏的故事传较早,在元朝杂剧里也有过关汉卿的《幽闺佳人拜月亭》和王实甫的《才子佳人拜月亭》等作品。《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剧情简介全剧的故事是这样的: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近中都,朝廷南迁,王尚书出使在外,他的夫人和女儿瑞兰也仓皇地离开中都,同百姓们在一起逃难。途中母女失散,瑞兰路遇穷秀才蒋世隆,不得已结伴同行。蒋世隆是和妹妹瑞莲一起逃难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瑞莲却路遇王夫人,被认为义女,一起同走。瑞莲和世隆一路上经过忧患生活,发生了情,在招商店结成夫。不幸世隆病倒在店里,这时候王尚书平番得胜回朝,路过这店,看见女儿瑞兰,才知道母女逃难途中失散,和蒋世隆结伴经过。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王尚书认为门第不当,撇下害病的蒋世隆,带着女儿去了。在驿站上遇见了王夫人和瑞莲,一同进京。后来王尚书做了宰相,看中了新科状元,一心要把女儿瑞兰嫁给他,瑞兰不愿意,新科状元也当面拒绝。他正在为难的时候,义女蒋瑞莲却认出新科状元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于是各人的忧患全消,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简介施惠,元代戏曲作家。一说姓沈(见清曹谏亭本《录鬼簿》),字君美,均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可考,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中,可见施惠在钟嗣成作《录鬼簿》时已去世(编者注:未必,活着的人也称鬼,有机灵等意),而《录鬼簿》作于元至顺年间,故施惠生活于元至顺以前。施惠巨目美髯,好谈笑,居杭州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是一位书会才人。与钟嗣成、范居中、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等相,曾与范居中合撰《肃霜裘》杂剧。作有南戏《拜月亭》,另据传抄本《传奇汇考标目》所载,施惠尚作有《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两剧,今皆佚。《拜月亭》在昆曲中有折子戏存。施惠,字君美。杭州人。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王世贞《曲藻》、沈德符《顾曲杂言》、沈自晋《南词新谱》均认为系南戏《拜月亭》作者。王骥德《曲律·杂论》谓“世传《拜月》为施君美作。”吕天成《曲品》则认为:“云此记出施君美笔,亦无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下列于“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项内,云“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公巨目美髯,好谈笑。余尝与赵君卿、陈彦实、颜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论。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亦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凌波曲]吊词,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一事。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注则作:“吴门医隐施惠,字君美著。”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记》开场[江红]有:“自古钱塘物华盛,地灵人杰。昔化鱼龙之所,势分两浙。”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传奇汇考标目》别本第五称:“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并列其所著《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戏小乔》三剧(后两剧今未见),不知何剧。故《拜月亭》,尚难定论。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鹔鹴裘》杂剧,亦已佚。散曲存有[一枝花·咏剑]套数。
-
诗经·大雅 作者:诗经
最新:大雅·文王之什
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是据音乐来分类的。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
白香词谱 作者:舒梦兰
最新:翠楼吟·魂 黄之隽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著名的或者艺术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
乐府诗集 作者:郭茂倩
最新: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
老子·道德经 作者:李耳
最新:第八十一章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搜神记/干宝 作者:干宝
最新:佚文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
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最新: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同治时封侯爵,世袭。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有《曾国藩家书》传世,是研究其人及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
-
三言二拍合集(珍藏本 作者:冯梦龙
最新:二刻拍案惊奇 卷五 襄敏公元宵失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
金瓶梅词话 作者:望梅客
最新:第九章 古代女子为什么穿鞋睡觉
《金瓶梅词话》对《红楼梦》的影响非常大。大处来说,都是将故事放在一座大院子里,里面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又向外伸展,连接更广阔的社会舞台,甚至牵涉到权力高处和皇帝那里。这样一来,一个家庭或者说家族的琐事,成了一个社会的缩影,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各个层级的人群的生存状态。观一家人而知众生相,观一部书而知天下事,两书都有同此之妙。
-
喻世名言 作者:冯梦龙
最新:第40卷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本书是宋元明以来行话本的改写和结集。它以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为背景,较全面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喜怒衰乐,呈现出比长篇小说更贴近现实的灵活。值得一阅。
-
夜雨秋灯录 作者:宣鼎
最新:第六十章 胡宝玉小记
《夜雨秋灯录》,清·宣鼎著,是晚清笔记小说中的知名之作。前人评它“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摹情则不即不离。
-
杨家将传 作者:熊大木
最新:第五十回 杨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妇
本书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杨家将传》的改写本。它有通俗生动的现代语言叙述了我国历史上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征服分裂的北汉、辽及西夏等北部、西部边疆政权、统一中原的故事。书中着重描写了杨家将三代男女老少英雄为国出征、为统一中国而忍辱负重、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塑造了杨业、杨六郎、杨宗保、佘太君、穆桂英等英雄人物,鞭挞了潘仁美、王钦等仅为一已私利而妒贤忌能、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臣、贪官的丑恶行为。
-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
最新: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称《秋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慨。作者介绍:王(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王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
-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
最新: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是由中华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历时十四年。对于这样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但“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庞杂”,尤其因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
薛仁贵征东 作者:如莲居士
最新:第四十一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平辽
薛家将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同为后世称颂的忠良世家。如莲居士编撰的《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各自成册,又互续接。小说读来,引人入胜。
-
十景锻 作者:方寸光
最新:第82章 全文完
十景锻文辞优美,人物及场景刻画深入有力,让人过目难忘。小说采用双主角模式,向扬与文渊,两人的江湖之路分线叙述最后又合二为一。过程中,各有香经历。即使离所有的情片段,《十景缎》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武侠小说,因为它情节构架绵密畅,人物生动,故事离奇、动人心弦,不仅仅是以事读者的三作品,极有可读。
-
山海经 作者:佚名
最新:海内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 、《列》 、《离》 、《周书》 、《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女娲补天、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对于《山海经》的内容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
尔雅 作者:佚名
最新:释畜
《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
高士传 作者:皇甫谧
最新:焦先
皇甫谧著一本高士传,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著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华。现存的《高士传》分上、中、下三卷,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96人。
-
古画品录 作者:谢赫
最新:第六品
《古画品录》,中国画论著作,由谢赫所著,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
-
穆天子传 作者:佚名
最新:卷六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传》、《穆王传》、《周穆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典籍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历代内容多有散佚。
-
黄庭经 作者:佚名
最新:下部经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
-
悟真篇 作者:张伯端
最新:后序
内丹之学,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自汉魏伯揭其端,唐钟离权、吕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衍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祖述黄老,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
-
圆觉经 作者:佛陀多罗
最新:贤善首菩萨
《圆觉经》是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全经一般分作序、正、通三分。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就有关修行菩萨道所提出的问题,以长行和偈颂形式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方法。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收入华严部。
-
阴符经 作者:佚名
最新:下篇
《符经》又称《黄帝符经》与《混元符经》相配,论涉养生要旨、气功、房中等方面。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作为一部高度炼的道教经书,《黄帝符经》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不是简单因袭易学义理派的言辞,而是运用其义理思维,以《易》通《老》,演述“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道教《纯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因此李筌、张果老、朱熹等人曾先后为《符经》作注。朱熹虽然认为其伪但认为“非深于道者不能作”。《符经》旧题黄帝撰,所以也叫做《黄帝符经》。因而有题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解。这一说,最不合理。宋黄庭坚说:“《符经》出于唐李筌。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好事者说黄帝撰经,并且假托太公、张良等作注,这些都是显明的依托古人说法,不可置信。自唐李筌为《符经》作注,以后累朝均不乏好事者步其后尘,迨至晚清,《符经》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今仅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注解虽多,但众说纷纭,见解芜杂。
-
楞伽经 作者:实叉难陀
最新:完结 偈颂品·二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传广、影响大。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针对佛僧对话,散文与诗句相互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
-
华严经 作者:实叉难陀
最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文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