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华经 作者:鸠摩罗什
最新:普贤菩萨劝发品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图书馆用珂罗版彩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人人皆可成佛。
-
濒湖脉学 作者:李时珍
最新:四言举要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上行,如循榆荚似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
心经 作者:玄奘译
最新:心经
《般若波罗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行。
-
无量寿经 作者:康僧铠
最新:卷下
佛教经典。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净土五经一论》中的《无量寿经》版本,已由民国时期夏莲居个人所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恢复为印光大师勘定的曹魏时期康僧铠主持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
-
茶经 作者:陆羽
最新:十之图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汉族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民间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
剪灯新话 作者:瞿佑
最新:寄梅记
《剪灯新话》,明代文言短篇小说,中国十大书之一,作者是瞿佑。最早在洪武十一年编订成帙,以抄本行。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摧残、扭曲着社会中、下层男女的情生活。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毁小说,除摹书普罗男女的畸变离奇隐秘外,其人鬼相恋,“合之事,一如人间”,亦成为遭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自己都坦陈此书“近于诲,藏之书笥,不傅出”。
-
明季北略 作者:计六奇
最新:流寇大略
《明季北略》是商务印书馆发行出版的由计六奇编写的书籍。记载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清初无锡计六奇(1622~?)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江苏无锡人。全书共二十四卷,起自明万历二十三(159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明崇祯十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分年记事,于崇祯一朝尤详。李自成入京后史事,几乎按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取材广泛,记事有序。本书成书于康熙初年,上距明亡为时不久,史事大多无误,但也有传闻、信不实之处。
-
博物志 作者:张华
最新:卷十
《博物志》,中国古代汉族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
小窗幽记 作者:陈继儒
最新:集韵篇
《小窗幽记》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继儒。另有新版《小窗幽记》(陆绍珩篡辑)。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
说唐全传 作者:陈汝衡改
最新:第六十六回
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共68回,简称《说唐》。后与《说唐演义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著者如莲居士。明代描述隋唐兴废争战的小说大兴,先后出现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林瀚《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袁于令《隋史遗文》、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诸书,清康熙年间又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刊行。这一类著作多本正史纪传,益以唐宋杂说,形成一种系统。而《说唐》虽与《隋史遗文》梗概略同,却独能广泛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彩。《说唐传》以瓦岗寨群雄风云际会为中心,铺叙自秦彝托孤、随文帝平陈,到唐李渊削平群雄、李世民登极称帝为止的故事,着力描绘了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罗成、尉迟恭等传奇人物。其中不少故事情节很引人,如秦琼卖马、程咬金劫王杠等,可说是妇孺皆知。人物描写虽说线条犷,却也形象鲜明、生动。因此,这部书在民间传很广,影响很大。《说唐》六十八回本一般认为产生于清雍正年间,版本众多,有崇德书院本、观文书屋本、圣德堂本、善成堂本、会文堂本、渔古山房本等等,以及更多的早已湮没无闻的不知名的坊刻本,1961年后还出现了曲艺理论家陈汝衡改写的六十六回本。
-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最新:十四年
《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古代汉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
文子 作者:文子
最新:卷七·微明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称,计然就是文子。文子是秋时人,属道家系统,著有《文子》一书。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经》,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伪,千年来遂质疑不断。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就包括《文子》一书。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传》特。《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
-
太玄经 作者:扬雄
最新:太玄经下
《太玄经》,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
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最新:琅嬛福地
《陶庵梦忆》,明代散文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该书共八卷,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
传习录 作者:王阳明
最新:钱德洪·跋
《传习录》,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
最新:小儿病第九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临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的准确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
针灸甲乙经 作者:皇甫谧
最新:小儿杂病第十一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医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
奇经八脉考 作者:李时珍
最新:释音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跷脉、跷脉、维脉、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最新:第五十五回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自如,人物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堪称“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
老残游记续集 作者:刘鹗
最新: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
《老残游记续集》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朝廷整顿新政,街都是巡兵。
-
老残游记 作者:刘鹗
最新:第二十回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 (1857年10月18—1909年8月23)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
-
封神演义 作者:许仲琳
最新:第一百回
《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随园诗话 作者:袁枚
最新: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
三刻拍案惊奇 作者:梦觉道人
最新:卷三十
《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钱塘陆人龙编撰,陆云龙评点,崇祯五年峥霄馆书坊刊行,八卷四十回,为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一书,传稀少,大概问世十年后,已难见该书。崇祯十六年前后,江南书贾将其改纂,照原书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为每回新拟了 回目,将书名改为《三刻》,作者亦改署梦觉道人、西湖子。
-
二刻拍案惊奇 作者:凌濛初
最新:卷四十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于1632年(崇桢五年)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姐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剧《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该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中也有不可否定的健康成分。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
初刻拍案惊奇 作者:凌濛初
最新:卷四十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常与《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二拍,加上冯梦龙的“三言”,则为“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重要的影响。
-
喻世明言 作者:冯梦龙
最新:卷四十
《喻世明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为《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重印改名为《喻世明言》,以与“三言”其他作品书名相配。全书40卷,每卷1篇,共计40篇。它和《通言》、《恒言》一样,为宋元明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例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魂张”,少数为明朝拟话本,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另外有些是明人对宋元旧作的改编加工,例如“新桥市韩五卖情”、“闹司司马貌断狱”等。由于产生年代不同,因此在内容、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又因为属于同一个小说发展系统,其题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各篇之间还有很多共通之处。其中“金玉奴打薄情郎”谴责了负心男子对情的不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描写了对失身子旧情难忘而破镜重圆;“羊角哀舍命全”、“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黍死生”等则歌颂了不计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神;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杨八老越国奇逢”则触及了异族入侵、权臣误国等现实政治题材。《喻世明言》还收录和改编了一些历史传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此外,《喻世明言》各篇小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主题涵盖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展现了当其时的社会百态。
-
警世通言 作者:冯梦龙
最新:卷四十
《警世通言》是明末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完成于天启四年(1624),收录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40篇。一般认为,这些作品都经过编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题材或来自现实生活,或取自前人笔记小说。《警世通言》内容丰富,有反映市民生活的《崔待诏生死冤家》,反映妇女生活的《小夫人金钱赠年少》、《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及反映情生活的《乐小舍生觅偶》等作品。总体而言,《警世通言》的题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情与女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从各个角度呈现了当时生活中的社会百态。
-
醒世恒言 作者:冯梦龙
最新:卷四十
《醒世恒言》,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情渲染。《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是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笔记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最新:爱才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
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最新:第一百回
《镜花缘》是清代继《红楼梦》之后出现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书的内容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叙述武则天当政时代,秀才唐敖因与反对武氏失败的徐敬业、骆宾王有牵连,仕途蹇滞,随其弟林之洋飘洋出海,到十多个国家,获丰富的阅历,终有所悟,遁入仙山小蓬莱。关于各国风俗民情的描写,是该书的粹所在。后半部写唐敖之女唐小山等花神托生的百名才女,考试成名、宴戏赋咏,最后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人起兵,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唐小山重入小蓬莱寻父不归。